湘西自治州:筑牢武陵山生态屏障   
编辑:环保强 来源:湖南日报 2016-11-11 16:03
小编有话说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良好的自然生态,是其最好的资源、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

 

 

  花垣县麻栗场镇新科村。

  

 

  湘西边城的清水江。  

 

  花垣县溜豆村经过整治,村民环保意识提升,农村环境改善。  

 

  2015年投入使用的花垣县猫儿乡锰矿山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整治后的湘西自治州吉卫镇葛藤村氧化塘。  

 

  美丽的泸溪县武溪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良好的自然生态,是其最好的资源、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提出将湘西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总体目标,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丽湘西。近年来,全州环保系统紧紧围绕美丽湘西建设,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牛屎村”、垃圾河的蜕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村口的村规民约石碑上写有“保护环境”,路边摆着竹编的分类垃圾筐,房门上挂着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宣传卡……1月底,笔者走进花垣县麻栗场镇溜豆村,发现了不少“新鲜事儿”。

  溜豆村是一个纯苗族村,村民近1人。村支书龙文安带着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一路上见不到垃圾,门前屋后地面干净、物品摆放整齐。面对我们的赞叹,龙文安笑着说,以前村里环境不好,被笑话是“牛屎村”。

  变化从3年前开始。龙文安说,最初是发动村民搞好自家卫生,及时捡拾牛屎。村里人口口相传一首顺口溜:“早上扫地十分钟,一天劳动很轻松,下午再扫六十秒,晚上睡觉睡得好。”

  随着村民卫生意识提高,村里呼吁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可回收的送往村里再生资源回收点,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菜叶、水果皮放地里沤肥,尽量让垃圾不出户、不出村。开展卫生评比,每月评出2名最清洁户予以奖励;倒数三名则大喇叭通报。“人穷志不短,通报一两次后就基本改善了,现在早已没有不清洁户了。”龙文安说。

  在湘西自治州,还有不少乡村旧貌换新颜。

  凤凰县山江镇老家寨村,以前生活污水横流,现在每家每户都埋设管道,将生活污水收集起来;然后分片区进入低能耗分散式污水处理成套装置,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沉淀等程序处理后达标排放。在新场镇小垅村,从前五颜六色的生活垃圾堆满河道两岸,后来投入1多万元,清理河道、打造农田湿地。如今河里流水潺潺、水草丰茂、鱼儿嬉戏。

  农村环境大变样,得益于湘西自治州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从2013年5月起,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主要任务,开启以“城乡同规划、设施同建设、产业同推进、环境同整治、事务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同建同治”,全州城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2014年,湘西自治州作为我省首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州推进试点全面启动,投入专项资金1.9亿元,以饮用水源保护、垃圾分类处置、污水收集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环保宣传为重点,对47个行政村环境实施综合治理。

  湘西自治州环保局局长石泽龙介绍,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全州共投入专项资金1.21亿元,财政投入1.17亿元,整合部门资金19.76亿元等。

  目前,全州共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4座,乡镇污水处理站12套,新建村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21套,农村四池净化系统1.7万套,三格化粪池1.5万余口,沼气池约4.7万口;建成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57座,配备垃圾转运车469辆;拆除排污口32处,建设饮用水源地隔离防护设施3.41万米;治理养殖场956家,建设粪污集中处理设施83套,改造栏舍163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黑水河”成为历史,清水江又见水清——历史污染做“减法”,生态修复做“加法”

  1月底,我们来到花垣县团结镇永丰村耐子堡矿山,这个花垣县最早的铅锌矿之一,即将在年底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花垣县环保局副局长宋文彤告诉笔者,在团结老矿区等重点区域,县里近年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一方面,加快恢复植被,种树植草,目前已复绿约5万亩;另一方面,尾矿库闭库覆土,打造矿山公园,发展旅游业。

  湘西州矿产资源丰富,2多年矿业经济粗放型发展导致生态环境受损。21年开始,自治州开始强力推进锰锌矿山和加工企业整治整合,尤其是花垣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浴火重生的决心,全力推进矿业整治整合。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取缔捣毁了12多个钒矿非法冶炼加工点,关闭了1多家涉锰镉铅锌的选冶加工企业或生产线,矿产资源无序开采和非法生产的局面得到控制,重点矿区和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扭转。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自治州积极开展重金属污染整治和长江中下流流域污染防治,3个污染治理项目均已完成。在此基础上,2014年,州政府又重点安排部署了5家电解锌酸浸渣场和51家电解锰渣库专项整治,重点解决渣库渗滤液污染问题,投入2.4亿元,新建了5个总容量131.5万吨的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安全转移危险废物11.5万吨,化解了多年来遗留的环境安全隐患。

  在花垣县三立矿业集团的尾矿库,湘西自治州环保局排污权交易所副所长曹建兵介绍,在这个2亩的植物修复实验基地,通过对土壤添加改良剂和选择耐性植物,可建立起稳定、自维持的植被群落。目前,实验效果较好,后期可在更多尾矿库推广。

  历史污染做“减法”,生态修复做“加法”。当我们来到边城古镇,早年因上游大量矿渣、废水流入河道而变成“黑水河”的清水江,如今又是河水清清。

  数据为证,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沅水及其支流酉水、武水流域11个省控以上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为95.86%,比21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全州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2%,城镇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大话环保”引来1万人次观看、阅读——环保宣传创新形式,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来到湘西,笔者发现“环保”似乎无处不在。

  打开电视,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公共频道、文化频道的黄金时段,每天都会播报八县市城区的空气环境质量状况。湘西自治州环保局副局长王建华介绍,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3项指标考核,2015年吉首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29天,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位于全省前列。

  到了晚上,凤凰县电视台开始播放“环保剧场”。有趣的是,“环保剧场”并非环保内容的电视剧,而是由环保局赞助播出的电视剧。电视剧播出时,屏幕下方滚动的字幕,不是商业广告,而是关于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环保知识。

  “以开设‘环保剧场’的形式宣传环保,在国内算是头一个。”凤凰县环保局局长左催福自豪地说,电视剧老百姓爱看,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环保知识,提高了环保意识。据统计,从212年至今,已有1万人次观看“环保剧场”。

  以前,环保宣传就是在街边摆上宣传栏,发一些宣传单,走走形式。如今,湘西自治州的环保宣传“玩”出了不少“新花样”。

  “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要对你说两个字。”“哪两个字?”“环保!”这是今年“6·5”世界环境日,凤凰县环保局模仿周星驰经典电影《大话西游》的台词,在县“大话环保”漫画展上推出的内容。新颖的宣传形式,引来市民纷纷“点赞”。据统计,现场观看和网络阅读量达1万人次。

  改编的环保版“小苹果”歌舞,大街小巷传唱;举办的“环保杯”足球赛、篮球赛、摄影赛、环保形象大使评选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环保行动。2015年,自治州环保局举办首届环保摄影比赛,共征得216位摄影作者1余幅作品,作品从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染防治、公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反映了近年来自治州环境保护的新面貌和新成绩,得到公众的一致好评。

  构筑大环保格局,环保治理由里向外——环境治理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被湘西自治州摆在首要位置。

  早在21年,自治州就开展了整脏治乱绿化行动,全州环境卫生状况有了一定好转。

  2013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城乡规划编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管数字化、城镇卫生清洁和乡村垃圾分类处理五大工程建设。

  今年初,州委下文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同建同治、网格服务管理“三大工程”,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湘西,把湘西自治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围绕这一共同目标,全州上下形成大环保格局。“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以时任州委副书记、州长为总召集人的全州环保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多次召开州政府常务会议听取环保工作汇报,解决实际困难。

  “环保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建设了大批‘看不见’的环保工程,环保治理开始由里到外。”湘西自治州环保局局长石泽龙介绍,从重金属污染治理这条主线开始,全面铺开至城镇污水治理、企业污染减排等工作,环保联席会议制度从机制上保证了各项环保任务稳步推进。为推进全州黄标车淘汰工作,全面改善全州大气环境质量,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商讨黄标车淘汰方案及财政补贴方案,并要求各县市政府抓好落实,目前,全州共淘汰黄标车4679台,完成年度任务的155.6%,超额完成任务。

  “十二五”期间,湘西自治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环境保护监管能力不断增强。州本级和8县市环境监测、监察能力标准化建设通过验收,建立湘西州二级监测站1个,辖属8县市建立了三级环境监测站。全州建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水环境、声环境监测网络,已建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1座、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站3座,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建设,安装重点污染源废水、废气在线监控设施87套,环境监测能力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十二五”期间,全州共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494家次,依法对37家企业采取责令限期改正或限期治理措施;对13家企业采取责令停止生产措施;依法关闭了5个(条)严重污染环境或非法企业(生产线);对362家环境违法企业实施了行政处罚,处罚金额57.14万元。新修订《环保法》实施以来,环保与公安加强联动。目前,已有3家污染企业负责人被移交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措施。

  污染物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十二五”期间,辖区13家水泥立窑生产线全部关闭,城市污水管网配套、垃圾渗滤液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5个项目全面完成,里耶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2015年,全州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7952吨、379吨、11165吨、9216吨,在21年基数上分别削减5.93%、6.32%、23.1%、1.59%,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减排任务。

  成功创建52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26个“省级生态村”、188个“州级生态村”,其中泸溪县白沙镇获得了“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荣誉称号,实现全州国家级生态创建“零”的突破,为全州努力创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穷且益坚”的生态守护

  “穷且益坚”是一句励志语,暗含的另一层意思是“人穷”往往容易“志短”。贫穷状况下追求脱贫致富,能够做到矢志不移、永葆绿水青山就非常不容易了,况且我们既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习俗传统,更有改革开放之初“有水快流”的市场导向。

  既有绿水青山美誉也有“锰都钒海”之称的湘西地区,就是在“有水快流”的导向下,遭遇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花垣县一度因为“锰三角”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国家主要领导人曾多次批示。直至今天,不少地方还在清还过去3多年发展留下的环境污染旧账。也许正因为如此,湘西人更能比别人理解“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若毁绿水青山,宁弃金山银山”的深刻寓意。

  除了上述过度消费资源禀赋带来的环境问题外,湘西地区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穷”。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湘西自治州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口号。

  国家要在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两个最关键短板:一个是全面脱贫,另一个是生态环保。不幸的是,这两个短板湘西自治州兼有;有幸的是,攻克和补齐这两个短板,湘西自治州矢志不移,不挖山,慎开矿,永葆绿水青山取得显著成绩,一些地方还走上了发展生态经济、拓宽生态旅游、实现生态脱贫的新路子。

  这些新成就的取得,关键之举就是“穷且益坚”的生态坚守。2013年湘西自治州政府在全省第一个提出整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时就放出豪言:“即使争取不到上面一分钱的支持,湘西自治州也要克服困难,全域推进环境治理”,三年下来成绩不俗,城乡处处都可以看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今年初,湘西自治州州委再提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湘西新战略。我们奔走各县,看到的不仅是各级各部门在环境治理领域工作层面上实行“城乡同规划、设施同建设、产业同推进、环境同整治、事务同管理”,更是在十八洞村、溜豆村、老家寨等一个个村庄,看到了村民的一张张笑脸。在大美湘西的背景下,这些绽放的笑脸显得是那么的和谐、幸福和美丽。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最新文章

湘西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吉首分局开展“我们的节日

湘西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吉首分局开展“我们的节日

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大力营造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吉首市监测站和污普办组织学习 “一法两条例”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吉首市监测站和污普办组织学习 “一法两条例”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4月3日,吉首市环境监测站和污普办开展了一法两条例学习推进...

 

湘西地质公园获2019年度世界地质公园候选资格

湘西地质公园获2019年度世界地质公园候选资格

芙蓉镇夜景。 刘明 摄 拥有中国最美小城凤凰、世界文化遗产永...

 

重拳出击,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重拳出击,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2018年1月14日, 为打好打赢中央、省、州污染防治攻坚战, 永顺...

 

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来吉首市开展辐射专项检查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来吉首市开展辐射专项检查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11月27日至28日,省辐射环境监督站黄子涛一行 来 吉首市开展辐...

 

泸溪县环境保护局开展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泸溪县环境保护局开展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湘西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为评价我县声环境质量达标情况,了解当前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

 
 
点击排行榜
  • 周点击排行榜
  • 月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 营运中心 | 移动传媒 | 微网站

湖南生态环境网版权归湖南湘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7001873号-1  营业执照注册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11083552563Y    客户服务QQ:2718933420
Copyright © 2017 - 2020 湖南生态环境网 All Rights Reserved